徐州黄楼歌寄苏子瞻译文及注释

徐州黄楼歌寄苏子瞻
君不见彭门之黄楼,楼角突兀凌山丘。
云生雾暗失柱础,日升月落当帘钩。
黄河西来骇奔流,顷刻十丈平城头。
浑涛舂撞怒鲸跃,危堞仅若杯盂浮。
斯民嚣嚣坐恐化鱼鳖,刺史当分天子忧。
植材筑土夜运昼,神物借力非人谋。
河还故道万家喜,匪公何以全吾州。
公来相基叠巨石,屋成因以黄名楼。
黄楼不独排河流,壮观弹压东诸侯。
重檐斜飞掣惊电,密瓦莹静蟠苍虬。
乘闲往往宴宾客,酒酣诗兴横霜秋。
沉思汉唐视陈迹,逆节怙险终何求。
谁令颈血溅砧斧,千载付与山河愁。
圣祖神宗仗仁义,中原一洗兵甲休。
朝廷尊崇郡县肃,彭门子弟长欢游。
长欢游,随五马,但看红袖舞华筵,不愿黄河到楼下。

译文
你还没有见过彭城门上的黄楼吧,楼角高耸越过山丘。
云雾从楼脚生起,人们经常看不见柱子的基础,日月升降时高度恰与楼窗平齐。
黄河自西而来犹如惊马般奔流,顷刻间十丈高的河水平了城头。
浑浊的波涛横冲直撞像怒鲸跳跃,高耸的城堞几乎就像酒杯水盂在水面飘浮。
百姓哭喊着怕变成水底的鱼鳖,苏刺史奔走忙碌,尽忠职守为国分忧。
打树桩、夯堤土,不分白天黑夜地苦干,战胜洪水乃是神明借助人力所为,单靠人的谋划是不能成功的。
黄河归还旧道,万众欣喜齐赞颂:“若不是苏公,我们的身家性命怎能保留!”
苏公来察勘基址,垒起了巨石,屋宇建成便命名为黄楼。
黄楼不止能够疏镇河流,壮观的气势也足以镇慑东路郡州。
多重楼檐斜飞,能勾挂住闪电,晶莹明净的密瓦,盘卧着龙虬。
苏公每有空闲,常登楼宴会宾客,酒酣耳热时,蓬勃的诗情便横溢金秋。
我面对着汉唐的遗迹沉思默想,那群恃险抗上的逆臣到底何求?
谁让他们以身试法,让颈血溅满刑具,千年万代给淮北山河带来忧愁。
大宋朝圣明的天子依仗着仁义,平定天下人,使中原大地战争永止休。
朝廷的地位崇高,郡县谦恭敬业,徐州的黎民百姓长远快乐又悠游。
长远地快乐又悠游,追随着徐州苏太守,唯愿欣赏歌女在宴会上欢舞,不愿意黄河咆哮大水到黄楼。

注释
徐州:州名,地当今江苏省西北部,黄河故道横穿市境。黄楼:在旧徐州城东门上,苏轼所建。苏子瞻:苏轼,字子瞻。
彭门:彭城之门。徐州古称彭城。
突兀:高耸。
当:相当、恰值。
骇:马受惊。
“浑涛”二句:形容水淹徐州的情景——水平徐州城垣,深浊的波涛如怒鲸跳跃。舂撞,冲撞;春,通“冲”,撞击。危堞,高耸的城堞;堞,城墙上锯齿状的防箭垛。仅,几乎。杯盂浮,浮在水面上的酒杯、水盂。
嚣嚣:惊恐喧闹的样子。坐:因。
“刺史”句:谓危难中苏轼克尽职守,挺身而出。刺史,唐代州郡长官;宋之知州大体等于唐之刺史。分天子忧,《汉书·循史传》记,汉宣帝曾谓:能与我共使民众安其田里而无叹息愁恨之心者,唯二千石乎?后世遂以“分忧”代称州郡长官。这句诗由此而来。
“植材”句:谓不分昼夜地加固提防。植材,打桩。筑土,夯土修坝。“夜连昼”一作“夜运画”。
“神物”句:极言抗灾的不易,谓能战胜洪水乃是神明借助人力所为,单靠人的谋划是不能成功的。
匪:通“非”。
全吾州:使吾州保全。
相基:相看地形,选定基址。
以黄名楼:命名楼为“黄楼”。按五行生克的理论,土能克水,土色黄,故黄楼有镇水之义。下旬“黄楼不独排河流”即由此而来。
排河流:疏通黄河水流。排,疏通;《孟子·滕文公》:‘‘禹疏九河……排淮泗而注之江。”河,黄河。
“壮观”句:谓楼之壮观足以镇慑、折服东路各郡县。弹压,制服、镇慑。诸侯,这里指郡县。《汉书·王嘉传》:“今之郡守重于古诸侯。’’
掣惊电:牵制住闪电,勾挂住闪电。
蟠苍虬:像苍龙盘伏。蟠,盘曲而伏卧。虬(qi丘),无角龙。二十八宿东方为苍龙七宿,黄楼在徐州东门上,故以“蟠苍虬”极言其高。
“乘闲”二句:黄楼建好的次年[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重九日,苏轼在黄楼设宴,“坐客三十余人,皆知名之士”,苏轼有《九日黄楼作》诗日:“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千柄插。”可作此联及结尾一联的注解。
“沉思”四句:作者在这里总结与徐州(彭城)有关的历史经验教训,表达反对地方割据,维护集权统一的思想,从而从政治上表彰了苏轼为天子分忧,与万民同乐的正确态度。徐州为政治经济重镇,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地方势力擅权割据屡见史载,故诗人有此评说。逆节,违抗中央命令;节,原指节旄,是中央派出的使臣的信物,引申指对地方官的任命,故有“逆节”等于“抗命”。怙险,依恃险要的地势。砧斧,杀头的刑具。
“圣祖”四句:这四句以歌颂本朝(宋)天下一统,政治清明,百姓安乐的方式,从另一面表达了维护统一、反对割据的思想,从政治上表彰苏轼。圣祖,一般指开国的君主,这里当指宋太祖赵匡胤。神宗,当朝皇帝赵顼。尊崇,庄严伟大。肃,谦恭敬业。彭门子弟,彭城百姓;传说彭祖封于彭,彭城世家皆其后代,故称彭地居民为彭门子弟。
五马:指郡守、知州。汉制,太守车驾五马。《陌上桑》:“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