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出自宋朝辛弃疾的《送剑与傅岩叟

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拼音解读

mò xié sān chǐ zhào rén hán ,shì yǔ tiāo dēng zǐ xì kàn
qiě guà kōng zhāi zuò qín bàn ,wèi xū xié qù zhǎn lóu lá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
三尺长的莫邪剑剑光耀眼,让人胆寒,试着挑亮油灯细细品赏。
这么好的宝剑如今只能空挂书斋与琴为伴,边敌猖獗却无法带着赴边杀敌。

注释
傅岩叟:傅为栋,字岩叟,江西铅山人,曾为鄂州州学讲师,与稼轩来往甚密,彼此唱和颇多。
镆邪:一作莫邪,古代宝剑名。相传春秋时吴人干将与妻莫邪善铸剑。尝铸二剑,分别以干将、莫邪名之,献给吴王(见《吴越春秋·阎闾内传》四),后以此作名剑代称。
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傅介子奉命前往,计杀楼兰王,立功异域。后泛指侵扰西北地区之敌。此当借指北方的金国。

参考资料:
刘乃昌编选.辛弃疾集:凤凰出版社,2006.11:第170页

全诗发英雄用武无地之慨。前两句挑灯看剑,雄心振起。后两句宝剑惟挂空斋与琴为伴,未可赴边杀敌,情绪一跌千丈。先扬后抑,貌似平静,实壮志难酬之愤喷薄而出。

“镆耶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中“镆耶三尺”,指剑;“镆耶”亦作莫邪,古宝剑名。雄剑名干将,雌剑名奠邪。干将进雄剑于吴王而藏雌剑,雌剑思念雄剑,常在匣中悲鸣。“照人寒”,言宝剑光亮耀目,观之令人胆寒。“挑灯”,拨亮灯烛。作者拨亮灯烛看剑,浮想联翩,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得携去斩楼兰”宝剑本是杀敌之器,但今却空无所用,不能用在杀敌的战场,只能高高挂在空空如也的书斋中,与琴棋书画为伴。剑无所用,实指作者才无所施、能无所发,未能够在战场上杀敌击贼。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场面。

本诗虽仅四句,但抒发的感情却是激烈慷慨,充满一股悲愤之气。想辛弃疾自南归以来,念念不忘的是收复失地,以成一个完整的南北统一的太平世界。但腐朽的南宋王朝却在与金人的长期对垒中日渐丧失了自己的优势,诗人也在这无限期的闲置中虚度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所有这一切,铸成诗人这一首表达自己痛心疾首、极度遗憾之情的诗篇。

参考资料:
辛弃疾著.辛弃疾集(第二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01月第2版:第20页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词人,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高宗绍兴末,聚众二千隶耿京部,为掌书记。奉京命奏事建康,闻张安国杀京降金,归擒之,献俘行在。孝宗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历浙西提点刑狱、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历知镇江、隆兴府。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后追谥忠敏。一生力主抗金。擅为长短句,风格悲壮激烈,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等。►767篇诗文

“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的下一句是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该诗句出自辛弃疾的作品《送剑与傅岩叟》。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ydw.com/shiju/7646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