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必有一年食,九岁常备三岁凶

出自宋朝欧阳修的《答杨辟喜雨长句

吾闻阴阳在天地,升降上下无时穷。
环回不得不差失,所以岁时无常丰。
古之为政知若此,均节收敛勤人功。
三年必有一年食,九岁常备三岁凶
纵令水旱或时遇,以多补少能相通。
今者吏愚不善政,民亦游惰离于农。
军国赋敛急星火,兼并奉养过王公。
终年之耕幸一熟,聚而耗者多于蜂。
是以比岁屡登稔,然而民室常虚空。
遂令一时暂不雨,辄以困急号天翁。
赖天闵民不责吏,甘泽流布何其浓。
农当勉力吏当愧,敢不酌酒浇神龙。

拼音解读

wú wén yīn yáng zài tiān dì ,shēng jiàng shàng xià wú shí qióng 。
huán huí bú dé bú chà shī ,suǒ yǐ suì shí wú cháng fēng 。
gǔ zhī wéi zhèng zhī ruò cǐ ,jun1 jiē shōu liǎn qín rén gōng 。
sān nián bì yǒu yī nián shí ,jiǔ suì cháng bèi sān suì xiōng
zòng lìng shuǐ hàn huò shí yù ,yǐ duō bǔ shǎo néng xiàng tōng 。
jīn zhě lì yú bú shàn zhèng ,mín yì yóu duò lí yú nóng 。
jun1 guó fù liǎn jí xīng huǒ ,jiān bìng fèng yǎng guò wáng gōng 。
zhōng nián zhī gēng xìng yī shú ,jù ér hào zhě duō yú fēng 。
shì yǐ bǐ suì lǚ dēng rěn ,rán ér mín shì cháng xū kōng 。
suí lìng yī shí zàn bú yǔ ,zhé yǐ kùn jí hào tiān wēng 。
lài tiān mǐn mín bú zé lì ,gān zé liú bù hé qí nóng 。
nóng dāng miǎn lì lì dāng kuì ,gǎn bú zhuó jiǔ jiāo shén ló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
我听说阴阳二气在天地之间循环升降,无时或已,无始无终。
循环往复中难免会有差错失误,所以每年的收成并不总是丰盛。
古代的为政者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们调节税收,鼓励农民勤劳耕作。
每三年中,必有一年丰收,以储备粮食应对九年中的三年饥荒。
即使有时遇到水旱灾害,也能通过丰收年份的储备来弥补损失。
然而,现在的官吏愚昧无知,不善治理,百姓也变得懒惰,不再重视农业。
国家的赋税征收急如星火,百姓的供养甚至超过了王公贵族。
农民终年劳作,幸运的话才能收获一季庄稼,但收获的大部分都被像蜂群一样涌来的各种耗费所吞噬。
因此,即使近几年庄稼接连丰收,百姓的家中仍然是空空如也。
一旦遇到干旱等自然灾害,百姓就会陷入困境,无助地祈求上天降雨。
幸运的是,上天怜悯百姓,不责怪官吏,降下了丰沛的雨水。
农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耕作,而官吏们则应该为自己的无能感到羞愧。我怎敢不斟酌美酒,来祭奠祈求降雨的神龙呢?

《答杨辟喜雨长句》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欧阳修以雨为主题,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探讨,表达了他对农业、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深刻见解。

欧阳修引用了古人对天地阴阳、岁时丰歉的理解,强调了自然界的循环规律和无常。他认为,为政者应该明白这些规律,因此他提倡“均节收歛勤人功”,即要求官员们合理调节税收,鼓励农民勤劳耕作,以保证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在欧阳修看来,当时的政治现实却是“吏愚不善政,民亦游惰离於农”。官员们愚蠢无能,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而百姓们也因为赋税沉重而失去了耕作的动力。因此,即使有时遇到水旱灾害,也难以通过丰收来弥补损失。

欧阳修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他指出,农民终年辛勤劳作,却往往因为赋税过重而难以维持生计。因此,即使连续几年丰收,农民的家中仍然是空空如也。这也导致了一旦遇到干旱等自然灾害,人们就会陷入困境,无助地祈求上天降雨。

最后,欧阳修表达了对上天的感激之情,认为上天眷顾人民,降下了甘霖。同时,他也呼吁农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耕作,而官员们则应该为自己的无能感到羞愧。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呼吁,能够唤起人们对农业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贡献力量。

总之,《答杨辟喜雨长句》是一首充满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的诗篇。欧阳修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探讨,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呼吁。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和批判。

作者介绍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欧阳观子。少贫,从母郑氏学。仁宗天圣八年进士。调西京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以歌诗唱和。景祐间为馆阁校勘,作文为范仲淹辩,贬夷陵令。庆历中召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赞助新政。新政失败,上疏反对罢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扬、颍等州。召为翰林学士。嘉祐二年知贡举,倡古文,排抑“太学体”,文风大变。五年,擢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英宗初,以尊英宗父濮王为皇,起濮议之争。神宗立,请出知毫、青、蔡三州。以反对王安石新法,坚请致仕。能诗词文各体,为当时古文运动领袖,后人称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俱受其称誉。亦擅史学,与宋祁等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集古录》、《六一词》等。►1171篇诗文

“三年必有一年食,九岁常备三岁凶”的上一句是古之为政知若此,均节收敛勤人功;“三年必有一年食,九岁常备三岁凶”的下一句是纵令水旱或时遇,以多补少能相通。该诗句出自欧阳修的作品《答杨辟喜雨长句》。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ydw.com/shiju/16035_4.html